2025年下半年以来,上海、成都等多个城市的产业基金在前沿领域的投资动作频繁,呈现出加速态势。以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为例,其成立于2024年,总规模达100亿元。2025年4月18日,该基金宣布拟参与投资6只子基金,投资范围覆盖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硬科技等多项前沿领域。8月,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又宣布拟参投上海浦清本草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6只子基金,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两批子基金投资决策。除上海外,其他地区也在积极布局产业基金。例如,7月24日,成都正式发布首只未来产业基金,首期规模1120亿元,远期规模2600亿元,重点瞄准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商业航天等十大未来产业领域。8月12日,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广东省粤科母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15只母基金拟常态化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此举在数量、规模及机制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尚属少见,或将对创投行业起到示范性带动作用。从投资方向上看,“硬科技”成为各家机构关注的热门赛道。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各地股权投资步伐加快,叠加政策方面的支持,新兴产业将获得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助力当地产业稳步升级。不过,产业基金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人才短缺、技术研发不确定性较强等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