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墨脱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科技在守护墨脱基因宝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 兰科植物种质资源收集:2019年以来,科研人员通过样线调查等方式,在墨脱县境内先后发现了格当石豆兰、雅鲁藏布虾脊兰等7个新种兰科植物。2022年国家投资150万元实施墨脱县珍稀濒危物种采种培育基地建设项目,2023年墨脱县邀请15家高校科研院所助力兰科植物保育,计划建立种质资源库,对收集的资源进行扩繁、归野及杂交培育新品种。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联合中国热科院专家到墨脱开展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工作,发现并收集了香辛料、药用、饲草、花卉等多种种质资源,后续将围绕资源圃建设,开展特色作物人工驯化与扩繁,加强本地特色种质资源保护。 菌物种质资源收集:2021年9月以来,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在墨脱开展菌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工作,采集到标本323份,鉴定发现多个新种、中国新记录种和西藏新记录种,后续将建立野生种质资源数据库,保护优良和特有种质资源。推动种苗繁育与野外回归: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承担着植物培育、种苗繁育、野外回归等工作,成功繁育了金线莲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并将其野外回归,提高了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群数量。构建生物监测体系:墨脱县构建“热像监测+非法打击+科学数据”模式,累计放置红外相机484台,拍摄到孟加拉虎、赤麂等珍稀影像资料,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有助于及时掌握野生动物的活动情况,加强对它们的保护。加强科技合作与人才培养: 引入高校科研力量:墨脱县与北京林业大学等10家高校科研院所深化交流合作,成立北京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雅鲁藏布大峡谷野外研究等基地3个,为墨脱生态产业引入高校智库,借助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人才资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开展科技服务下乡: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开展“三区”人才技术服务活动,走进墨脱县,科研人员现场指导村民调试兰花基质配比,进行兰花移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实践指导,提升村民的种植技术,为墨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理利用注入科技动能。提升公众保护意识:墨脱县打造“宣传片+跨省公益展+自然矩阵”宣教链,启动全区首部生物多样性宣传片《喜马拉雅花仙子——蝴蝶》拍摄,先后在北京、上海举办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公益展,与中国国家地理合作建成“零碳先锋”等6个主题自然驿站矩阵,增强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营造了良好的保护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