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月28日至30日,蜀道交通服务集团所属蜀道传媒在成都绕城东服务区举办的"畅行蜀道,川货优选"专场直播活动,以"高速公路服务区+直播电商"创新模式引发关注,累计吸引85万人次在线观看,互动率达12.28%,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超30万元。这场为期三天的数字助农实践,通过"服务区场景+线上流量"的融合,为四川特色农产品开辟了新的销售路径,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一、创新模式:从服务区场景到全域营销网络蜀道传媒依托全省高速公路路网资源,构建起"广告+产品""传播+数字"的立体化营销体系。除了在抖音、快手、拼多多、微信等四大核心电商平台开设12家线上自营店铺外,还打造了"集鲜道""牧香道"两大直播品牌——前者聚焦生鲜农特产品溯源直供,后者专注民生日用品品质甄选,形成覆盖全年龄段消费群体的数字化销售网络。这种"线下场景体验+线上即时触达"的模式,将服务区的日均车流转化为潜在消费流量,同时通过直播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产地直连消费端"的链路打通。本次直播重点推介的桑芽菜、冻干桑葚等特色农产品,均来自凉山州、甘孜州等七个地区的优选名录。蜀道集团通过在服务区、加油站、超市等关联场景设置"乡村振兴"专区专柜,已累计销售川茶、川酒、川果等1000余种土特产品超亿元。此次直播进一步强化了"川字号"产品的辨识度,助力地方特色产业从"地域特产"向"国民品牌"升级。 二、数字赋能:从流量转化到长效机制专业团队支撑是此次直播成功的关键。蜀道传媒组建了兼具产品推广与直播运营能力的团队,建立从选品溯源到内容策划的全流程品控体系,确保"川货优选"标准落地。直播间通过场景化叙事(如展示农产品种植环境、加工工艺)和互动设计(限时折扣、产地故事分享),有效提升用户停留时长和购买转化率。这种模式的深层价值在于探索助农长效机制。蜀道集团计划以本次直播为契机,持续完善"平台+品牌+供应链"线上运营模式,为川内更多县域特色产品提供标准化、规模化的数字营销服务。例如,通过"蜀道优选"线上服务平台,将服务区直播积累的流量反哺至线下实体店,形成"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线上复购"的闭环。四川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电商主播已达100万人,网络零售额突破9500亿元,政策层面的持续支持(如《品质川货直播电商网络流量新高地行动计划》)为这种模式的复制提供了土壤。 三、产业联动:从单一销售到生态构建服务区直播带货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交通节点转化为产业枢纽。蜀道集团不仅通过直播带动即时销售,更依托服务区的区位优势,打造"川货展销高速廊道"。例如,在天全服务区设立318自驾地标,在叙永服务区展示扎染工艺,将农产品销售与文旅体验结合,形成"流量-消费-品牌"的正向循环。这种"服务区+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模式,已带动沿线7个地区的农户增收,仅桑芽菜等单品就直接促进农户种植规模扩大。值得关注的是,蜀道集团正将这种模式向省外输出。通过"阿坝全域旅游规划"等经验输出项目,其品牌和运营模式已开始在周边省份落地,助力"老牌川货"沿着蜀道通江达海。这种跨区域协作不仅扩大了川货的市场覆盖面,更推动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标准化建设,例如芭东集等企业通过直播倒逼生产基地升级,实现从传统加工到智能化生产的转型。此次服务区直播的成功,印证了"场景重构+数字技术+产业协同"的乘数效应。当高速公路服务区从单纯的交通节点转变为数字经济时代的"超级触点",其不仅承载着商品流通功能,更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激活县域经济的关键枢纽。未来随着5G、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应用,这种"交通+电商+文旅"的融合模式,或将为更多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新范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