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简称“研培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5年共同启动,旨在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高校的学术和资源支持,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进而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从研培计划看非遗传承中国实践,主要有以下新的打开方式:提升传承人综合素养:研培计划涵盖了市场营销、包装宣传、现代设计等多方面的课程,帮助传承人弥补短板。如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许静轩通过研培班学习,树立了品牌意识,围绕“好玩好用”的理念更新器型,设计出小猫摆件、钧瓷香皂盒等产品,还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推广销售产品。山西娄烦刺绣制作技艺传承人尹艾风、尹艾仙姐妹参加研培班后,学会了用短视频和直播销售绣品,直播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70%以上。促进传统技艺创新:研培计划鼓励传承人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进行创新创作。如孟津剪纸的省级传承人畅杨杨参加研培班后,尝试将漆艺、雕塑等技艺与剪纸结合,创作出“泼彩剪纸”作品,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非遗传承人林花与服装设计师叶青在研培班上结识,合作将海派设计引入藏族传统服饰,让牦牛绒衣衫既有传统的沉稳、又有现代的时尚。引入现代管理理念:研培计划还为传承人带来了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山东王氏传统打铁技艺第十代传人王建参加研培班后,认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他给铁匠铺“建章立制”,借鉴现代工厂“半流水线”模式新建了铁艺产业园,既保留了传统锻打的核心工艺,又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高校与非遗深度融合:研培计划将高校系统性地引入非遗传承链条之中,使传统技艺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传承人走进校园提升眼界与系统认知,同时高校学生也深入田野、进入作坊,成为非遗保护的新生力量。如京绣传承人翁翔通过培训结识了同行者,共同探索非遗技艺的现代转化路径;孟津剪纸传承人畅杨杨等人将自己的经验反馈给高校师生,为教学与科研提供素材和案例。扩大非遗传承人群体:研培计划注重对传承人群体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各级代表性传承人,还包括项目的持有者和从业者。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非遗研修班为例,参与研修班的学员中,有很多无代表性传承人身份的年轻学员,通过学习,他们极大增强了文化自信,提升了传承和创新能力,结业后有不少人获评区县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