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造林队”是活跃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的一支造林队伍。他们常年用绳子拴住腰,吊在黄河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垒坑种树,致力于植树拦泥沙、造林保水土,在黄河生态脆弱区创造了绿色奇迹。相关介绍如下:成立背景:宜川县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腹地,境内黄河长达66公里。黄河沿岸纵深五公里区域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立地条件较差,属土石山区薄弱地带。为了治理黄河两岸的水土流失,延安市宜川县坚持进行悬崖造林,“悬崖造林队”应运而生。发展历程:2004年,“悬崖造林队”开始在宜川县植树造林。2012年,听说县里要攻克悬崖造林难题,队长王永红主动请缨,带领队员们开始在黄河西岸的悬崖、陡坡等生态脆弱区种树。造林成果:2004年以来的19年里,他们在宜川县种下近4万亩、至少280万棵树,其中有一万多亩种在水土极易流失的黄河西岸悬崖、陡坡等生态脆弱区。造林方法:为了在悬崖上种树,他们想出了“吊绳种树法”,即队员们身背树苗,腰间拴着安全绳,人被吊在悬崖间,面朝崖壁挥动锄头,刨坑种树。同时,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他们探索出“垒坑客土造林法”,用锄头刨出石块,砸碎后一层一层垒成石坑,再用面粉袋装土吊到悬崖下填入石坑,然后种树。面临困难:黄河悬崖上土层稀薄,且很多造林点运输车到不了,队员们需肩扛背驮树苗,单次负重至少超过30公斤,爬坡过坎走40分钟才能到达最远的种树点。此外,黄土高原降水偏少,旱灾是造林的最大天敌之一,黄河沿岸常年风大,雨水也很难停留,这些都给树苗成活带来极大挑战。同时,作业环境恶劣,队员们常被酸枣刺扎伤,一个季度下来,一名队员锄头得换三四把,磨烂的胶鞋就有十几双,吊绳种树高峰期一年还会磨断十多条安全绳。重要意义:“悬崖造林队”显著提升了宜川县黄河沿岸的可绿化面积,将造林整体成活率提升到90%以上,打破了宜川石质山地难以造林绿化的困局,为治理黄河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当地百姓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让家乡的山更青、水更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