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科技在助力截瘫患者实现自主行走及神经修复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相关技术较为突出。以下是具体介绍:浙大二院闭环脊髓神经接口植入手术:2025年3月8日,浙大二院成功完成全国首例闭环脊髓神经接口植入手术。患者金大叔在2024年10月因高处坠落伤导致胸3/4椎体骨折,被诊断为完全性截瘫,经过4个月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浙大二院团队为其实施了手术,术中在他腰部脊椎中植入了一根带有16个触点的脊髓刺激电极,并在其腹部植入了一个无线可充电刺激控制器。术后第3天,金大叔实现对弯腿、抬腿等动作的控制;术后第15天,成功实现自主站立及行走动作;术后1个月,在助行器的帮助下,恢复自主迈步行走;术后两个月,能够完成多种日常活动。该技术通过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和增强受损脊髓的信号传导,加强脊髓的神经修复,加速自主功能恢复。复旦大学“三合一”脑脊接口技术:2025年1月至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全球首批4例“三合一”脑脊接口临床概念验证手术。该技术由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加福民团队研发,通过微创手术在脑与脊髓间搭建“神经桥”,仅需4小时同步植入两个直径约1毫米的电极芯片。术后24小时,在AI辅助下,患者可恢复腿部运动。首例病人小林在术后第14天,依靠自身运动意图,行走超过5米,且术后2周内表现出神经重塑作用,即无需外部刺激即可自主控制瘫痪肌肉。
|
|